怎样读书

参考书: 《怎样读书》

章衣萍:靠自己读书

–我的读书的经验

我是一个不赞成现代学校制度的人,我主张“普遍的自由”(Universal Liberty),我曾说:

吾国自清代光绪变政,设立学校,同时年级制度也输了进来,年级制是以教员为中心,以教科书为工具,聚智愚不同的学生于一级,不问学生的个性,使他们同时学一样的功课,在一个教室内听讲。聪明的人只得坐在课堂打瞌睡,看小说,混时间,等着呆笨的人的追赶;呆笨的人却整日整夜的忙着,连吃饭、睡觉、如厕都没有工夫,结果还是追赶聪明人不上。所有又一次胡适之先生同我们一班小朋友说笑话:“你们也想进学校吗!我以为学校是为呆笨人而设的。”对呀,现在所谓年级制的学校,的确是为呆笨人而设的。一本陈文编的《算术》,聪明的学生只要两个月就演完了,学校里偏要教上一年半载;一部顾颉刚编的《初中国文》,聪明的学生只要半年就可读完了,学校里偏要教上三年四年。况且在同一时间内,一定要强迫许多学生听同样的枯燥无味的功课,所以有时教员正在堂上津津有味地讲“修身而后家齐,家齐而后国治,国治而后天下平”,学生的头脑里也许竟在想“贾宝玉初试云雨情”“景阳冈武松打虎”。……

我是不赞成现在的学校制度的。现代的学校可以使学生得着文凭,却不能包管学生能不能得着学问,老实说,学校教育的用处,不过有几个教员,教学生读书读得懂而已。像上海滩上的一些野鸡大学,流氓教员,他们自己读书读得懂不懂还是一个问题。在今日中国有志读书的人,只有靠自己,只有靠自己去用工,学校是没有用处的。

林语堂:乐在其中是本

–读书的艺术

读书本来是个人自由的事,与任何人不相干;现在你们读书,已经不是你们的私事,而处处要受一些不相干的人的干涉,如注册部及你们的父母妻室之类。有人手里拿一本书,心里想我将何以赡养父母,俯给妻子?这实在是一桩罪过,试想您们看《红楼梦》《水浒》《三国志》《镜花缘》,是否你们一己的私事,何尝受人的干涉,何尝想到何以赡养父母、俯给妻子的问题?但是学问之事,是与看《红楼》《水浒》相同,完全是个人享乐的一件事。你们若不能用看《红楼》《水浒》的方法去看哲学史、经济大纲,你们就是不懂得读书之乐,不配读书,失去了读书之本意,而终读不成书。

我认为最理想的读书方法,最懂得读书之乐者,莫如中国第一女诗人李清照及其夫赵明诚。我们想象到他们夫妇典当衣服,买碑文、水果,回来夫妻相对展玩咀嚼的情景,真使我们向往不致。你想他们两人一面剥水果,一面赏碑帖,或者一面品佳茗,一面校经籍,这是如何清雅,如何得了读书的真味。 易安居士于《金石录后序》自叙他们夫妇的读书生活,有一段极逼真极活跃的写照,她说:“余性偶强记,每饭罢,坐归来堂烹茶,指堆积书史,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,以中否角胜负,为饮茶先后。中即举杯大笑,至茶倾覆杯中,反不得饮而起。甘心老是乡矣!故虽处忧患困穷,而志不屈。……于是几案罗列枕籍,意会心谋,目往神授,乐在声色狗马之上……”

你们能用李清照读书的方法来读书,能感到李清照读书的快乐,你们大概也就可以读书成名,可以感觉读书一事,比巴黎跳舞场的“声音”、逸园的赛“狗”、江湾的赛“马”有趣,不然,还是看逸园赛狗、江湾赛马比读书开心。

什么叫做真正读书呢?这个问题很简单。一句话说,兴味到时,拿起书本来就读,这才叫做真正的读书,这就是不失读书之本意。这就是李清照的读书法,你们读书时,须开放心胸,仰视浮云,无酒且过,有烟更佳。……或在暮春之夕,与你们的爱人,携手同行,共到野外读《离骚》经,或在风雪之夜靠炉围坐,佳茗一壶,淡巴菰1一盒,哲学、经济、诗文、史籍十数本狼藉横除于沙发之上,然后随意所之,取而读之,这才得了读书的兴味。

有人说如林先生这样读书方法,简单固然简单,但是读不懂如何,而且不知成效如何?

须知世上绝无看不懂的书,有之便是作者文笔艰涩,字句不通,不然便是读者的程度不合,见识未到。各人如能就兴味与程度相近的书选读,未有不可无师自通,或者偶有疑难,未能遽2然了解,涉猎自久,自可融会贯通。试问诸位少时看《红楼》《水浒》,何尝有人教,何尝翻字典,你们的侄儿少辈现在看《红楼》《西厢》,又何尝需要你们去教?许多人今日中文很好,都是由看小说、《史记》得来的,而且都是背着师长,偷偷摸摸硬看下去,那些书中不懂的字,不懂的句,看惯了就自然明白。学问的书也是一样,常看下去,自然会明白,遇有专门名词,一次不懂,二次不懂,三次就懂了。只怕诸位不得读书之乐,没有耐心看下去。


  1. 淡巴菰: 烟草。 [return]
  2. 遽(jù)然:忽然。 [return]

跬步,小流

识不足则多虑。威不足则多怒。信不足则多言。